疼痛對生理的影響常見到罕見依次為神經內分泌系統紊亂、心血管系統變化、呼吸系統功能改變、消化系統功能受抑、免疫系統功能削弱等。
1. 神經內分泌系統紊亂:疼痛刺激會促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做出反應,導致體內多種激素分泌失衡。比如促使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應激激素大量釋放,引發血糖升高、血壓上升等一系列生理變化,長期處於這種狀態會對身體多個器官造成不良影響。
2. 心血管系統變化:疼痛可使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增強,進而增加心臟負荷。若疼痛持續存在,可能導致血壓波動不穩定,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如冠心病患者在疼痛刺激下可能誘發心絞痛發作。
3. 呼吸系統功能改變:疼痛會限制患者的呼吸運動,尤其是胸腹部疼痛時,患者因怕疼而不敢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導致肺通氣量減少,痰液排出不暢,易引發肺部感染、肺不張等呼吸系統併發症。
4. 消化系統功能受抑:疼痛會影響胃腸道的正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患者常出現食慾不振、惡心、嘔吐等症狀,胃腸蠕動減慢還可能導致便秘,長期疼痛還可能引發胃腸黏膜缺血、糜爛,增加消化性潰瘍的發病幾率。
5. 免疫系統功能削弱:持續的疼痛會干擾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使機體免疫細胞活性降低,免疫球蛋白合成減少,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體的侵襲,增加感染性疾病的發生風險。
當身體出現疼痛時,應及時就醫明確疼痛原因並進行針對性治療。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檢查和治療方案,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同時,可適當進行一些舒緩的活動,如散步、深呼吸等,有助於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