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常見的類型有原發性骨關節炎、繼發性骨關節炎、痛風性骨關節炎、創傷性骨關節炎等。
1.原發性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常累及負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等,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
2.繼發性骨關節炎:繼發於其他疾病或損傷,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創傷後等。其發病與原發病或損傷導致的關節結構改變、軟骨損傷等有關,症狀與原發性骨關節炎相似,但可能更為複雜。
3.痛風性骨關節炎:由於體內尿酸代謝紊亂,導致尿酸鹽結晶沈積在關節內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常累及第一跖趾關節,發作時關節紅腫、疼痛劇烈,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
4.創傷性骨關節炎:因關節遭受急性或慢性創傷,如骨折、脫位、關節軟骨損傷等,後期可發展為骨關節炎。多發生在創傷部位,疼痛和活動受限程度與創傷的嚴重程度相關。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注意保持關節的適當活動,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注意保暖,防止關節受寒。同時,應合理飲食,控制體重,避免高嘌呤食物的攝入,以減少痛風性骨關節炎的發作風險。如果出現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和診斷,以便早期治療,延緩疾病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