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包莖應根據先天性陰莖頭包皮粘連、包皮口狹窄、陰莖頭炎、局部創傷、反復感染等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手法擴張、手術治療等。
1. 先天性陰莖頭包皮粘連:胎兒在母體內發育時,陰莖頭和包皮之間存在生理性粘連,出生後部分粘連未完全分離,導致包莖。對於輕度粘連,可在醫生指導下,家長每日輕柔上翻包皮,逐漸分離粘連。隨著孩子生長髮育,部分可自行緩解。若粘連嚴重,需就醫,可能通過手法或手術分離粘連。
2. 包皮口狹窄:先天性包皮口狹小,限制陰莖頭外露。症狀較輕時,可定期到醫院由醫生進行手法擴張包皮口,逐漸擴大包皮口直徑。同時,日常注意局部清潔。若手法擴張效果不佳,或包皮口嚴重狹窄,影響排尿等,則需考慮包皮環切手術。
3. 陰莖頭炎:局部衛生不良,細菌滋生引發炎症,炎症刺激可導致包皮口攣縮,加重包莖情況。可遵醫囑使用紅霉素眼膏、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塗抹於陰莖頭部及包皮內板,控制炎症。炎症消退後,根據包莖情況決定進一步處理方式,如仍存在明顯包莖,可能需手術治療。
4. 局部創傷:如陰莖受到外力撞擊等創傷,導致包皮局部腫脹、瘢痕形成,引起包莖。受傷早期可進行冷敷減輕腫脹,遵醫囑口服三七片、雲南白藥膠囊、活血止痛膠囊等藥物促進恢復。若形成瘢痕性包莖,通常需要手術切除瘢痕組織,行包皮環切術。
5. 反復感染:因包莖易藏污納垢,反復發生包皮龜頭炎,導致包皮口纖維化、狹窄。平時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潔,勤換內褲。發作時遵醫囑口服頭孢克肟顆粒、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阿奇霉素膠囊控制感染。感染控制後,建議行包皮環切手術,以徹底解決反復感染問題。
日常要注意保持孩子陰莖局部清潔,每日用溫水清洗,動作輕柔。避免穿過緊的褲子,減少對陰莖的摩擦。若發現孩子排尿異常、陰莖紅腫疼痛等情況,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