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骨盆痛可能是分娩損傷、恥骨聯合分離、骶髂關節紊亂、缺鈣、盆腔炎症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物理治療、補充營養、藥物治療等。
1. 分娩損傷:分娩過程中,胎兒通過產道時會對骨盆造成較大壓力,導致骨盆周圍的肌肉、韌帶等組織拉傷。可通過熱敷緩解疼痛,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在疼痛部位,每次15 - 20分鐘,每天3 - 4次;也可進行適當按摩,由專業人員輕柔按摩疼痛處;還可進行康復訓練,如盆底肌鍛鍊,收縮盆底肌肉3秒後放鬆,重復進行。
2. 恥骨聯合分離:孕期激素水平變化使恥骨聯合周圍韌帶鬆弛,分娩時過度用力可導致恥骨聯合分離。要多休息,減少活動量,盡量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使用骨盆矯正帶,幫助固定恥骨聯合;進行物理治療,如紅外線照射,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3. 骶髂關節紊亂:分娩時的用力不當或姿勢不良,容易引起骶髂關節發生微小錯位,導致疼痛。可通過專業的手法復位,由康復科醫生進行操作;配合熱敷、按摩等緩解疼痛;疼痛嚴重時,可遵醫囑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洛索洛芬鈉片。
4. 缺鈣:產後身體對鈣的需求量增加,若攝入不足,會導致骨質酥鬆,引起骨盆疼痛。要多吃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蝦皮等;適當補充鈣劑,如碳酸鈣D3片、維D鈣咀嚼片、葡萄糖酸鈣口服液,遵醫囑服用;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
5. 盆腔炎症:產後身體抵抗力下降,若不注意衛生,容易引發盆腔炎症,導致骨盆疼痛。可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如甲硝唑片、頭孢克肟膠囊、婦炎康軟膠囊;進行盆腔理療,促進炎症吸收;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
產後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劇烈運動,保持正確的姿勢。飲食上營養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物和衛生巾。若骨盆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