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醫主要根據病因、病機及臨床表現等進行辨證分型,常見的有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具體如下:
1. 風寒咳嗽:咳嗽聲重,氣急,咽癢,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等。
2. 風熱咳嗽: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嘶啞,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黃,常伴鼻流黃涕、口渴、頭痛、身熱等。
3. 風燥咳嗽:乾咳,連聲作嗆,喉癢,咽喉乾痛,唇鼻乾燥,無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乾,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
4. 痰濕咳嗽:咳嗽反復發作,咳聲重濁,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膩或稠厚成塊,色白或帶灰色,每於早晨或食後則咳甚痰多,進甘甜油膩食物加重,胸悶,脘痞,嘔惡,食少,體倦,大便時溏。
5. 肺虛咳嗽:乾咳,咳聲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帶血絲,或聲音逐漸嘶啞,口乾咽燥,午後潮熱,顴紅,盜汗,日漸消瘦,神疲,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注意:咳嗽的辨證分型較為複雜,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症狀、舌象、脈象等進行綜合判斷。在治療咳嗽時,應根據不同的證型採用相應的治療方法,如疏風散寒、清熱宣肺、潤燥止咳、健脾化痰、滋陰潤肺等。同時,應注意飲食調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如有需要,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