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主要功效有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扶陽固脫、升陽舉陷、消瘀散結等。
1. 溫通經絡:艾灸通過溫熱刺激經絡穴位,能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無阻。對於因寒邪凝滯經絡所致的痹證,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散寒止痛:寒邪是導致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艾灸的溫熱之性可驅散寒邪,減輕疼痛。常用於治療因寒邪引起的胃脘痛、痛經、寒痹等病症。
3. 扶陽固脫:人體的陽氣具有溫煦、推動、固攝等作用,艾灸能扶助陽氣,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對於陽氣虛衰、脫證等病症,如休克、虛脫等,有一定的救治作用。
4. 升陽舉陷:艾灸可激發人體的陽氣,提升中氣,對於中氣下陷所致的臟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宮脫垂等,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5. 消瘀散結:艾灸能促進氣血運行,消散瘀血,對於因瘀血阻滯所致的腫塊、瘰癧等,有一定的消散作用。
艾灸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操作導致燙傷等意外情況。艾灸的時間和溫度應根據個人體質、病情等因素進行調整,一般每次艾灸 15 - 30 分鐘,溫度以局部皮膚微微發紅為宜。艾灸後應避免受涼,注意保暖,同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勞累。對於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婦、體質虛弱者、高熱患者等,應慎用艾灸或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