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癱針灸治療中,並不存在絕對的最佳時期。面癱的病情複雜多樣,每個患者的身體狀況、發病原因等都有所不同,所以不能簡單地定義某個時期就是絕對最佳的。
面癱在臨床上分為急性期、緩解期和後遺症期。在急性期,也就是發病後的 1 - 7 天,此時面神經處於急性炎症水腫階段。這一時期進行針灸治療,目的在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面神經的腫脹程度,控制病情發展。不過,這個階段針刺手法要輕柔,避免強刺激對面神經造成進一步損傷。
緩解期一般是發病後的 8 天到 1 個月。此階段面神經的炎症有所減輕,針灸治療力度可適當加強。通過刺激面部穴位,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改善面部肌肉的運動功能,糾正面部的異常姿態。
後遺症期多在發病 1 個月之後。若面癱在前面兩個階段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就會進入後遺症期。這時候針灸治療難度增大,但依然有改善的可能。通過長期、規律的針灸刺激,配合康復訓練,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面部功能。
在面癱針灸治療過程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證充足睡眠,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利於恢復。同時,面部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吹風受寒,加重病情。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增強身體的抵抗力。積極配合醫生的安排,按時進行針灸治療,以促進病情早日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