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疼痛警惕關節炎、骨刺、筋膜炎、足底筋膜炎等。
1.關節炎:關節炎可導致腳底疼痛,尤其是類風濕關節炎,常累及小關節,如腳趾關節,引起疼痛、腫脹、僵硬,尤其在早晨或長時間休息後症狀更明顯,活動後可稍緩解。
2.骨刺:骨刺即骨質增生,多發生在關節邊緣或肌腱附著處。腳底的骨刺可引起局部疼痛、壓痛,行走或站立時疼痛加劇,有時可伴有摩擦感或彈響。
3.筋膜炎:長期的慢性勞損、外傷等因素可引發筋膜炎,導致腳底疼痛,尤其是在筋膜起始或止點處,疼痛呈瀰漫性,可伴有局部壓痛、肌肉緊張等。
4.足底筋膜炎:這是引起腳底疼痛較常見的原因之一,常因長時間行走、站立或運動過度等誘發。足底筋膜在負重時受到過度牽拉,可引起局部炎症反應,出現疼痛,尤其是在早晨起床後第一次行走時疼痛明顯,行走一段時間後可緩解,但長時間行走或站立後疼痛又會加重。
若出現腳底疼痛持續不緩解、伴有紅腫熱痛、下肢麻木無力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以明確病因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避免病情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