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可能導致肝臟出現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衰竭等問題。
1. 脂肪肝:
喝酒後,酒精在肝臟代謝過程中會干擾脂肪代謝,使肝臟內脂肪堆積過多,從而引發脂肪肝。初期可能無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乏力、右上腹隱痛等不適。許多長期飲酒但飲酒量相對較少的人,容易患上輕度脂肪肝,若能及時戒酒並調整生活方式,肝臟功能有可能逐漸恢復正常。
2. 酒精性肝炎:
酒精對肝細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長期大量飲酒會使肝細胞受損、發炎。患者可能出現發熱、黃疸皮膚和鞏膜發黃、肝區疼痛等症狀。酒精性肝炎若不及時治療,炎症會持續加重,進一步損害肝臟功能。
3. 肝纖維化:
持續的肝臟炎症刺激會促使肝臟內纖維組織增生,逐漸形成肝纖維化。肝纖維化是肝臟向肝硬化發展的過渡階段,此時肝臟的彈性和功能開始受到影響,患者可能出現食慾減退、腹脹等症狀。
4. 肝硬化:
長期大量飲酒導致肝纖維化不斷進展,最終會發展成肝硬化。肝硬化時肝臟結構和功能嚴重受損,會出現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性腦病等嚴重併發症,嚴重威脅生命健康。
5. 肝衰竭:
在極少數嚴重情況下,大量飲酒或在原有肝臟疾病基礎上繼續酗酒,可能引發肝衰竭。肝衰竭是肝臟功能急劇惡化的狀態,患者會出現極度乏力、黃疸迅速加深、凝血功能障礙等症狀,病死率極高。
飲酒對肝臟的損害是逐漸累積且嚴重的,為了保護肝臟健康,應盡量減少飲酒量,避免酗酒。若因飲酒出現肝臟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接受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