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燒傷可能是強酸、強鹼、有機溶劑、磷、酚類等因素引起的,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沖洗、中和、解毒等。
1. 強酸:硫酸、鹽酸、硝酸等強酸接觸皮膚或黏膜後,會使組織蛋白凝固壞死。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燒傷部位 20 - 30 分鐘以上,以稀釋酸液濃度。可遵醫囑外用碳酸氫鈉溶液濕敷,如 5%碳酸氫鈉溶液;口服氫氧化鋁凝膠保護消化道黏膜;疼痛劇烈時可遵醫囑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止痛。
2. 強鹼: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強鹼能溶解組織蛋白,皂化脂肪。迅速用大量清水沖洗,至少 30 分鐘。之後遵醫囑用 2%硼酸溶液濕敷;若眼部燒傷,用氯霉素眼藥水滴眼預防感染;可口服稀醋酸、檸檬汁等中和強鹼。
3. 有機溶劑:汽油、煤油等有機溶劑可使皮膚脫脂、脫水,引起局部刺激。盡快用清水沖洗接觸部位,去除殘留溶劑。遵醫囑塗抹紅霉素軟膏預防感染;口服維生素 C 片促進恢復;若有過敏症狀,可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片。
4. 磷:白磷等磷接觸空氣易自燃,燒傷皮膚。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將傷處浸入水中,避免磷繼續燃燒。遵醫囑用 1%硫酸銅溶液沖洗,使磷轉化為黑色磷化銅;用 3%過氧化氫溶液濕敷;口服阿莫西林膠囊預防感染。
5. 酚類:苯酚等酚類有腐蝕性和毒性。先用大量清水沖洗,再用酒精沖洗以溶解酚類。遵醫囑外用磺胺嘧啶銀乳膏防止感染;口服地塞米松片減輕炎症反應;靜脈滴注 50%葡萄糖注射液促進毒物排泄。
燒傷後要保持創面清潔,避免二次污染,飲食上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促進恢復,按要求定期換藥和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