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具有
1. 發病年齡多在 40 歲以後、肥胖者多見、有家族史等:40 歲後發病較為常見,肥胖人群由於脂肪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等原因,更易引發 2 型糖尿病。家族中若有糖尿病患者,其後代患病風險相對增加。
2. 起病緩慢、症狀相對較輕等:起病過程較為隱匿,不像 1 型糖尿病那樣突然發病。患者可能在早期僅有輕微的多飲、多食、多尿等症狀,或僅在體檢時被發現血糖升高。
3. 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等:機體對胰島素的作用產生抵抗,即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導致胰島素不能有效地發揮降低血糖的作用。同時,胰島β細胞的胰島素分泌功能也會逐漸減退,但相對 1 型糖尿病,其分泌功能的下降程度較輕。
4. 多數患者不需要依賴胰島素治療等:在疾病早期,通過飲食控制、運動鍛鍊、口服降糖藥物等綜合治療措施,多數患者的血糖可得到較好的控制,不一定需要使用胰島素。但隨著病情的進展,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聯合使用胰島素或單純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
5. 併發症多且出現較晚等:長期高血糖可導致各種併發症的發生,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這些併發症通常在患病多年後逐漸出現,且一旦發生,往往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壽命產生較大影響。
注意事項:患者應定期監測血糖,瞭解自身血糖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合理控制飲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高鹽食物的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全穀物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比例。堅持適量運動,可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同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過度緊張和焦慮,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