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間隔區綜合徵可能是創傷、肢體長時間受壓、血管損傷、感染、藥物不良反應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手術減壓、解除壓迫、修復血管、控制感染、停用相關藥物等。
1. 創傷:嚴重的骨折、軟組織損傷等創傷會導致局部出血、腫脹,使筋膜間隔區內壓力急劇升高引發綜合徵。對於骨折患者,需及時進行復位固定,如採用石膏外固定、鋼板內固定等方式;軟組織損傷要進行清創處理,清除壞死組織,預防感染。同時,可遵醫囑使用雲南白藥氣霧劑、三七傷藥片、活血止痛膠囊,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腫脹疼痛。
2. 肢體長時間受壓:長時間保持不良姿勢、昏迷患者肢體長時間受壓迫等,會阻礙血液循環,導致筋膜間隔區內壓力升高。應盡快解除壓迫因素,調整正確姿勢,對於昏迷患者要定時翻身。可遵醫囑服用甲鈷胺片、維生素B12片、血塞通軟膠囊,營養神經,改善局部血運。
3. 血管損傷:動脈損傷導致局部缺血,靜脈回流受阻等都可能引發。需及時修復受損血管,如進行血管吻合術等。術後可遵醫囑使用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液、阿司匹林腸溶片、華法林鈉片,預防血栓形成,保證血管通暢。
4. 感染:局部細菌感染引發炎症,炎症滲出會增加筋膜間隔區內壓力。要積極控制感染,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如遵醫囑使用頭孢克肟膠囊、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左氧氟沙星片,必要時進行切開引流,排出膿液。
5. 藥物不良反應:某些藥物可能導致局部組織腫脹、血管收縮等不良反應引發綜合徵。需及時停用相關藥物,密切觀察症狀變化。可遵醫囑使用地塞米松片、氯雷他定片、葡萄糖酸鈣片,減輕藥物不良反應帶來的症狀。
治療期間要密切關注肢體的感覺、運動及血液循環情況,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根據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避免劇烈運動和二次損傷,合理飲食,多攝入富含營養的食物促進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