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露變成褐色常見原因有正常生理變化、子宮復舊不全、宮腔內殘留部分胎盤胎膜、宮腔感染、凝血功能障礙等。
1. 正常生理變化:
惡露通常會經歷血性惡露、漿液惡露和白色惡露三個階段。當惡露從血性惡露過渡到漿液惡露時,顏色會逐漸變淡,變為褐色,這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一般在產後3 - 4天,出血量逐漸減少,漿液增加,惡露就會呈現褐色,且含有多量漿液、少量血液、壞死蛻膜組織等。
2. 子宮復舊不全:
胎盤、胎膜從蛻膜海綿層分離並娩出後,遺留的晚膜分為2層,表層發生變性、壞死、脫落,形成惡露的一部分。若子宮復舊不全,子宮收縮乏力,胎盤附著面復舊不良,就會導致惡露增多,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惡露可呈褐色。同時,還可能伴有腰痛、下腹墜脹等症狀。
3. 宮腔內殘留部分胎盤胎膜:
部分胎盤、胎膜殘留於宮腔內,會影響子宮收縮,導致子宮復舊不良,惡露增多且持續時間長,顏色可呈褐色。殘留的胎盤胎膜還可能引起陰道不規則流血,有時會伴有異味,嚴重時可導致發熱等全身症狀。
4. 宮腔感染:
產後若不注意個人衛生,或者有胎膜早破、產程延長等情況,容易引發宮腔感染。宮腔感染時,惡露會有臭味,顏色可呈褐色,同時產婦還會出現發熱、腹痛等症狀,嚴重影響產婦的身體恢復。
5. 凝血功能障礙:
產婦若本身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可導致產後出血不止,惡露持續為血性或褐色,且出血量較多。這種情況相對較為罕見,但後果嚴重。
產後要保持外陰清潔,勤換衛生巾,避免性生活及盆浴。若惡露褐色且伴有異味、發熱、腹痛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檢查,接受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