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長疙瘩應根據蚊蟲叮咬、外耳道癤腫、皮脂腺囊腫、耳部瘢痕疙瘩、耳部纖維瘤等原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塗抹藥物、手術切除等。
1. 蚊蟲叮咬:在夏季等蚊蟲活躍季節,耳朵暴露在外易被叮咬。蚊蟲釋放的毒素會引起局部皮膚過敏反應,導致長疙瘩,常伴有瘙癢。可塗抹爐甘石洗劑,能起到收斂、止癢作用;還可塗抹丹皮酚軟膏,有消炎、止癢功效;症狀嚴重時可遵醫囑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日常要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帳、驅蚊液等。
2. 外耳道癤腫:多因挖耳等導致外耳道皮膚損傷,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侵入感染引發。表現為耳朵疼痛明顯,尤其是在牽拉耳廓或按壓耳屏時,疙瘩多位於外耳道。可遵醫囑口服阿莫西林膠囊消炎,局部塗抹魚石脂軟膏促進癤腫成熟,若癤腫已成熟有波動感,需切開引流。平時要避免頻繁挖耳,保持外耳道清潔。
3. 皮脂腺囊腫:耳部皮脂腺導管堵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無法正常排出,逐漸積聚形成囊腫。一般無明顯症狀,疙瘩大小相對穩定。較小的囊腫可先觀察,若囊腫較大或反復感染,需手術切除。術後要注意耳部衛生,避免沾水,防止感染。
4. 耳部瘢痕疙瘩:多因耳部穿耳洞、外傷等,在愈合過程中纖維組織過度增生形成。疙瘩質地較硬,可能會逐漸增大,伴有瘙癢或疼痛。可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如曲安奈德注射液;也可採用手術切除聯合淺層X線照射;還可塗抹硅酮凝膠抑制瘢痕增生,均需遵醫囑。避免耳部再次受傷,有瘢痕體質者更要謹慎。
5. 耳部纖維瘤:由纖維結締組織組成的良性腫瘤,具體病因不明。多表現為無痛性疙瘩,生長緩慢。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完整切除,術後做病理檢查明確性質。術後定期復查,觀察恢復情況。
耳部出現疙瘩後不要自行擠壓,以免導致感染擴散加重症狀。治療期間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護理,若疙瘩持續不消退、增大、疼痛加劇或出現其他異常,如聽力下降、耳鳴等,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