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腫可能是皮膚衛生不良、多汗、搔抓、摩擦、局部抵抗力降低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持清潔、減少刺激、增強抵抗力等。
1. 皮膚衛生不良:日常不注意皮膚清潔,污垢、油脂等堆積在皮膚表面,容易滋生細菌,引發癤腫。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每天用溫和的沐浴產品清洗皮膚,尤其是易出汗部位,如頸部、腋窩、腹股溝等。可使用硫磺皂清潔皮膚,抑制細菌生長。若癤腫已出現,可遵醫囑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魚石脂軟膏。
2. 多汗:大量出汗後,皮膚長時間處於潮濕狀態,為細菌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增加癤腫發生幾率。要及時擦乾汗液,勤換衣物,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質衣物。運動後盡快洗澡,保持皮膚乾爽。若癤腫伴有感染,可遵醫囑口服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羅紅霉素片。
3. 搔抓:經常搔抓皮膚會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使細菌更容易侵入,從而引發癤腫。要盡量避免搔抓皮膚,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減少搔抓行為。若皮膚瘙癢,可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復方樟腦乳膏、丹皮酚軟膏。
4. 摩擦:皮膚長期受到衣物、飾品等摩擦,導致局部皮膚受損,抵抗力下降,易引發癤腫。選擇寬松舒適的衣物,避免穿緊身衣物和材質粗糙的衣物。減少佩戴過緊的飾品。若癤腫較大,可遵醫囑進行切開引流術。
5. 局部抵抗力降低:如局部皮膚有破損、患有皮膚病等,會使局部皮膚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細菌侵襲引發癤腫。積極治療原有皮膚病,保護皮膚免受二次傷害。對於皮膚破損處,要及時清潔消毒,可遵醫囑使用碘伏消毒液、過氧化氫溶液、康復新液。
平時要保持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當運動,以增強身體整體抵抗力。避免自行擠壓癤腫,以免導致感染擴散。若癤腫症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