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尺橈關節脫位可能是外傷、腕部長期勞損、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類風濕關節炎、感染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復位固定、中藥外敷、針灸推拿等。
1. 外傷:多因跌倒時手掌著地,暴力沿腕骨向上傳導,導致下尺橈關節脫位。常伴有局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可先進行手法復位,之後用小夾板或石膏固定腕關節於功能位。配合中藥外敷,如金黃膏、消瘀止痛膏、接骨續筋膏,遵醫囑用藥,促進消腫止痛、活血化瘀。
2. 腕部長期勞損:長期從事頻繁使用腕部的工作,使下尺橈關節周圍韌帶、關節囊等組織慢性損傷,導致關節穩定性下降而脫位。表現為腕部隱痛、乏力。可採用針灸治療,選取陽池、外關、養老等穴位,疏通經絡。配合推拿手法,如揉法、撥法、搖法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還可服用舒筋活血片、三七傷藥片、雲南白藥膠囊,遵醫囑用藥,緩解症狀。
3. 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由於遺傳等因素,下尺橈關節先天性結構異常,較正常人更易發生脫位。患者常自幼出現腕部不適。可佩戴支具進行矯正,改善關節位置。結合中藥熏洗,如用海桐皮湯、八仙逍遙湯、活血止痛湯,遵醫囑用藥,促進關節功能恢復。
4. 類風濕關節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侵犯下尺橈關節,導致關節軟骨、韌帶等結構破壞,引起脫位。伴有關節疼痛、腫脹、畸形、晨僵。可口服雷公藤多苷片、甲氨蝶呤片、來氟米特片,遵醫囑用藥,控制病情發展。同時配合物理治療,如熱敷、紅外線照射等,減輕症狀。
5. 感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感染下尺橈關節,破壞關節組織,引發脫位。有局部紅腫熱痛、發熱等症狀。需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治療,如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利巴韋林顆粒,遵醫囑用藥。待感染控制後,根據關節情況進行相應處理。
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避免腕部過度用力和再次受傷。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根據病情恢復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適當的康復鍛鍊,促進關節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