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鎖關節脫位可能是外傷、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胸鎖關節勞損、感染、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失衡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復位固定、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等。
1. 外傷:多因直接暴力撞擊胸部或上肢過度伸展、屈曲等間接暴力所致。如車禍、運動時碰撞等。對於輕度脫位,可在麻醉下進行手法復位,之後用胸鎖關節固定帶或鎖骨帶固定 3 - 6 周。若手法復位失敗,則需手術切開復位,用克氏針、鋼板等內固定。術後使用阿莫西林膠囊、布洛芬緩釋膠囊、傷科接骨片,遵醫囑用藥促進恢復。
2. 先天性關節發育異常:由於遺傳等因素導致胸鎖關節先天性結構異常,穩定性差,易脫位。通常需手術矯正關節結構,恢復正常解剖關係。術後配合康復訓練。藥物方面可遵醫囑用骨肽片、甲鈷胺片、雲南白藥膠囊,促進骨骼修復和神經恢復。
3. 胸鎖關節勞損: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頻繁上肢活動,使胸鎖關節反復摩擦、受力,導致關節損傷脫位。先休息制動,可進行熱敷、理療。疼痛明顯時,遵醫囑口服雙氯芬酸鈉腸溶片、活血止痛膠囊、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緩解疼痛,保護關節軟骨。嚴重時手術修復受損組織。
4. 感染:細菌、結核菌等病原體侵襲胸鎖關節,破壞關節結構引發脫位。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頭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膠囊、利福平膠囊,遵醫囑用藥。待感染控制後,根據關節破壞情況決定是否手術修復。
5. 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失衡:因長期姿勢不良、肌肉損傷等,使胸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不均衡,導致關節脫位。通過康復訓練,如拉伸、力量訓練等恢復肌肉平衡。可輔助按摩、針灸。疼痛時遵醫囑服用塞來昔布膠囊、三七傷藥片、甲鈷胺分散片,減輕症狀。
治療期間要嚴格按要求進行固定或康復訓練,保持傷口清潔,避免二次受傷。飲食上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鈣的食物,定期復查,以便醫生瞭解恢復情況並調整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