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後抑鬱可能是神經功能缺損、腦部病變部位、心理社會因素、神經遞質變化、炎症反應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康復訓練、心理干預、藥物治療等。
1. 神經功能缺損:卒中會導致神經功能受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肢體運動功能,使其產生挫敗感和無助感,進而引發抑鬱。可通過積極的康復訓練,如物理治療、作業治療等,幫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時,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鍛鍊,如散步、太極拳等,增強體質,改善心理狀態。
2. 腦部病變部位:某些特定腦部區域的病變,如額葉、顳葉等,與情緒調節密切相關,卒中累及這些部位易引發抑鬱。對於這種情況,在治療原發病的基礎上,可遵醫囑使用抗抑鬱藥物,如氟西汀膠囊、帕羅西汀片、捨曲林分散片,以調節神經遞質水平,改善抑鬱症狀。
3. 心理社會因素:卒中後患者面臨角色轉變、經濟壓力、家庭支持不足等問題,易產生心理負擔,導致抑鬱。應給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家人多陪伴、關心患者,鼓勵其表達內心感受。還可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進行認知行為療法等心理治療。
4. 神經遞質變化:卒中後大腦內神經遞質如血清素、多巴胺等水平失衡,影響情緒調節。除了使用上述抗抑鬱藥物外,還可配合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甲鈷胺片、維生素B12膠囊、谷維素片,遵醫囑用藥促進神經功能恢復,調節神經遞質平衡。
5. 炎症反應:卒中引發的炎症反應可能影響神經可塑性和神經遞質系統,進而導致抑鬱。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炎藥物,如阿司匹林腸溶片、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塞來昔布膠囊,控制炎症反應,同時密切觀察藥物不良反應。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要保持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營養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定期到醫院復查,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