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傷後關節會響與多種因素有關,比如關節摩擦、韌帶損傷、創傷性關節炎等,需針對原因通過加強護理、合理用藥、手術等方法治療。
1.關節摩擦:關節由不同的骨骼、軟骨、滑膜、韌帶等結構組成。當關節活動時,這些結構之間會發生摩擦,正常情況下就可能產生一些響聲。比如膝關節,在屈伸過程中,半月板、滑膜、韌帶等組織之間的摩擦就有可能出現輕微的 “咔咔” 聲,這屬於生理性彈響,在關節扭傷後,即使損傷較輕,這種摩擦情況可能暫時有所改變,活動時響聲會更明顯些,通常不用特殊處理。
2.韌帶損傷:扭傷時如果外力較大,很容易造成關節周圍韌帶損傷,比如踝關節扭傷常導致外側副韌帶損傷。韌帶損傷後會出現局部腫脹、疼痛,而且由於韌帶的完整性受到破壞,關節的穩定性變差,在活動時韌帶與周圍組織之間的摩擦、牽拉會出現異常,導致關節頻繁發出響聲,響聲可能是沈悶的或者伴有摩擦感,同時伴有疼痛加劇的情況。輕度韌帶損傷,在扭傷初期要進行制動、冰敷、抬高患肢等處理,疼痛明顯時可遵醫囑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藥物緩解症狀。如果是嚴重的韌帶撕裂甚至斷裂,可能需要手術修復韌帶,術後再進行規範的康復治療。
3.創傷性關節炎:關節扭傷後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長期反復磨損、炎症刺激等,容易引發創傷性關節炎。此時關節軟骨會出現磨損、破壞,骨質增生等情況,關節面變得不平整,在活動時關節之間的摩擦、碰撞加劇,產生響聲,常伴有明顯的疼痛、腫脹。早期可通過減少關節負重、使用拐杖等輔助器具等方法緩解,病情嚴重者可能需要進行關節置換等手術治療來改善關節功能和緩解疼痛。
如果扭傷後症狀持續不減或者加重,建議及時就醫檢查,以便得到更專業的治療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