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膏藥後起水泡可能是皮膚過敏、皮膚不耐受、膏藥質量問題、貼敷時間過長、局部皮膚感染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停止貼敷、清潔護理、藥物治療等。
1. 皮膚過敏:有些人皮膚較為敏感,對膏藥中的某些成分如橡膠、香料、藥物等過敏,接觸後免疫系統會做出反應,導致皮膚出現水泡。應立即停止貼膏藥,用清水輕輕洗淨貼敷部位。可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凝膠,以緩解瘙癢和炎症。
2. 皮膚不耐受:個體皮膚的耐受性存在差異,部分人皮膚較為嬌嫩,即使膏藥成分正常,也可能因承受能力有限,在貼敷後出現水泡。馬上揭掉膏藥,用生理鹽水擦拭局部。可遵醫囑塗抹紅霉素眼膏、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預防感染。
3. 膏藥質量問題:若膏藥生產過程不規範,衛生條件不達標,含有細菌、雜質等,貼敷後可能刺激皮膚引發水泡。盡快去除膏藥,用碘伏消毒局部。可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膠囊、依巴斯汀片,減輕過敏反應。
4. 貼敷時間過長:膏藥貼的時間過久,皮膚長時間處於封閉、潮濕環境,會影響皮膚正常呼吸和代謝,從而出現水泡。及時取下膏藥,讓皮膚透氣。可遵醫囑用硼酸溶液濕敷、康復新液塗抹、復方黃柏液塗劑擦拭,促進皮膚修復。
5. 局部皮膚感染:貼膏藥前局部皮膚就存在輕微破損或感染灶,貼敷後加重了感染,進而出現水泡。揭下膏藥,對局部進行清創處理。可遵醫囑口服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羅紅霉素片,控制感染。
貼膏藥後要多留意皮膚狀況,若起水泡情況嚴重或持續不緩解,務必及時就醫。期間保持水泡部位清潔乾燥,避免搔抓,防止加重損傷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