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皰瘡是一種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包括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細菌感染、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等。
1.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正常的皮膚是人體抵御外界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能夠阻止細菌等微生物的侵入。然而,當皮膚的完整性受到破壞時,如微小的擦傷、抓傷、蚊蟲叮咬後搔抓或者皮膚過於乾燥出現裂隙等情況,細菌就容易通過這些破損處進入皮膚內部。例如,兒童在玩耍過程中,皮膚經常會出現一些不易察覺的小傷口,這就為膿皰瘡的發生提供了入口。皮膚的屏障功能還與皮膚的角質層有關,角質層的含水量以及其結構的完整性對於防止細菌入侵至關重要。如果皮膚過於乾燥,角質層的結構會變得脆弱,容易出現裂縫,從而使細菌有機可乘。
2.細菌感染:膿皰瘡主要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這些細菌具有多種致病因素,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能產生多種毒素,包括凝固酶和表皮剝脫毒素。凝固酶可以使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沈積在細菌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幫助細菌抵抗人體的免疫防禦機制,同時也有利於細菌在局部繁殖。表皮剝脫毒素則會破壞皮膚的細胞間連接,導致表皮剝脫,形成膿皰。
3.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當機體的免疫功能減弱時,身體抵御細菌感染的能力下降,容易患上膿皰瘡。例如,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對細菌的抵抗力相對較弱。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衰退,免疫細胞的活性降低,免疫功能也會下降。另外,患有某些疾病或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群,其免疫系統受到抑制,皮膚的免疫監視功能和抗菌能力都大打折扣,容易被金黃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等病原體感染,引發膿皰瘡。
若自身出現膿皰瘡應當提高警惕,及時前往醫院就診,積極治療能夠改善不適表現,有助於病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