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長、繁殖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尿路感染通常包括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涉及腎臟和輸尿管,常見的疾病有腎盂腎炎和輸尿管炎。腎盂腎炎主要表現為發熱、寒戰、腰痛以及膀胱刺激症狀,如尿頻、尿急、尿痛等。輸尿管炎則可能伴隨尿路梗阻,導致尿液排出不暢,增加細菌在尿路中滯留和繁殖的機會。下尿路感染則主要涉及膀胱和尿道,常見的疾病有膀胱炎和尿道炎。膀胱炎主要表現為膀胱刺激症狀,而尿道炎則可能出現尿道口紅腫、排尿疼痛等症狀。
尿路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種類繁多,主要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細菌感染是常見的類型,常見的致病菌有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克雷伯桿菌等。這些細菌通常通過尿道上行感染,或者由血行感染、淋巴感染和直接蔓延等途徑進入尿路。此外,尿路感染的發病還與性別、年齡、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關。例如,女性由於尿道較短且接近陰道和肛門,更容易發生尿路感染;老年人由於免疫力下降和尿路功能減退,也容易成為尿路感染的易感人群。
對於尿路感染患者,除了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外,還需要要保持會陰部清潔,定期更換內褲,避免細菌滋生;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律作息、飲食均衡等,以提高免疫力;此外,還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病情變化並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