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球腺結核需要與慢性尿道炎、急性附睪炎、非特異性尿道炎、尿道狹窄、尿道結石等疾病區分。
1. 慢性尿道炎:慢性尿道炎也會出現尿道不適、尿頻等症狀,與尿道球腺結核有相似之處。但慢性尿道炎多由病原體感染引起,如沙眼衣原體、淋病奈瑟菌等,通過尿道分泌物檢查可發現相應病原體,而尿道球腺結核是結核菌感染,通過結核菌素試驗、結核菌培養等可鑒別。
2. 急性附睪炎:急性附睪炎常表現為陰囊部位突然疼痛、腫脹,可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有時炎症蔓延可能影響到尿道球腺區域,易與尿道球腺結核混淆。不過急性附睪炎起病急驟,多有明確的細菌感染誘因,超聲檢查可發現附睪腫大、血流信號增多等表現,與尿道球腺結核的病理改變不同。
3. 非特異性尿道炎:非特異性尿道炎同樣有尿道刺激症狀,如尿痛、尿急等。它通常由局部損傷、尿道狹窄、尿道結石等因素誘發,尿液檢查可發現白細胞增多等炎症表現,但缺乏結核菌感染的證據,與尿道球腺結核在病因和檢查結果上存在差異。
4. 尿道狹窄:尿道狹窄可導致排尿困難,這和尿道球腺結核導致局部組織病變引起的排尿異常有相似之處。尿道狹窄多有明確的外傷史或醫源性操作史,通過尿道造影等檢查可明確狹窄部位和程度,而尿道球腺結核有其結核特有的病理特徵和結核菌感染相關檢查結果。
5. 尿道結石:尿道結石會引起排尿中斷、疼痛等症狀,疼痛較為劇烈。與尿道球腺結核不同的是,尿道結石通過超聲、X線等檢查可發現結石影像,而尿道球腺結核主要是結核病變的表現,二者在影像學特徵上明顯不同。
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進行全面檢查。醫生會綜合症狀、病史、各項檢查結果等進行準確判斷,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積極配合治療,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策略,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