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痛棒的常見使用方式包括靜脈自控鎮痛、硬膜外自控鎮痛、皮下自控鎮痛、神經阻滯自控鎮痛、蛛網膜下腔自控鎮痛等。
1. 靜脈自控鎮痛:
通過靜脈途徑將鎮痛藥物輸入體內。醫護人員會將鎮痛棒連接到患者的靜脈留置針上,患者可根據自身疼痛感受,通過按壓鎮痛棒上的按鈕,按照設定的劑量和時間間隔,使鎮痛藥物經靜脈進入血液循環,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這種方式起效較快,適用於多種手術後的疼痛控制。
2. 硬膜外自控鎮痛:
需先由專業麻醉醫生在患者的硬膜外腔放置導管,然後將鎮痛棒與導管相連。鎮痛藥物通過導管持續輸注到硬膜外腔,作用於脊髓神經根,阻斷疼痛信號的傳導。它對腹部、下肢等部位的手術疼痛效果顯著,且能減少全身用藥的副作用。
3. 皮下自控鎮痛:
把鎮痛棒的導管放置在皮下組織內,藥物經皮下緩慢吸收進入血液循環。操作相對簡單,適用於一些不適合靜脈或硬膜外途徑的患者,如血管條件差的患者。
4. 神經阻滯自控鎮痛:
在特定的神經周圍注射局麻藥或放置導管連接鎮痛棒,通過阻滯神經傳導來緩解疼痛。常用於局部疼痛明顯且定位較準確的情況,如上肢或下肢的局部手術創傷後的疼痛。
5. 蛛網膜下腔自控鎮痛:
是將藥物注入蛛網膜下腔,直接作用於脊髓。由於其操作要求高、風險相對較大,所以臨床應用相對較少。
使用鎮痛棒過程中,要保持裝置的清潔和固定,避免牽拉、扭曲導管。若出現異常疼痛、惡心、嘔吐等不適,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以便調整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