瘊子和痣在外觀表現、形成原因、生長部位、惡變風險等方面存在區別。
1. 外觀表現:
瘊子通常表現為表面粗糙、質地堅硬的小丘疹,可呈乳頭瘤狀、菜花狀等,顏色多與皮膚相近或偏棕褐色;痣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的斑點或小腫物,表面相對光滑,顏色多樣,常見有黑色、棕色、褐色等。
2. 形成原因:
瘊子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皮膚良性增生物;痣則是由於黑色素細胞在皮膚內聚集形成的,可能與遺傳、紫外線照射等多種因素有關。
3. 生長部位:
瘊子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常見於手部、足部等易受摩擦的部位;痣可出現在全身各處,包括面部、頸部、四肢等,黏膜部位也可能出現。
4. 惡變風險:
瘊子一般不會惡變,但如果受到反復摩擦、刺激等,可能會引起局部炎症反應;痣大多數是良性的,但某些特殊類型的痣,如交界痣,在受到長期摩擦、外傷、紫外線照射等刺激後,有惡變的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若發現身上的瘊子或痣出現突然增大、顏色改變、破潰、出血、瘙癢等異常變化,應及時前往醫院皮膚科就診,進行相關檢查,以明確病變性質,並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