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脫位常見原因有過度張口、外力撞擊、習慣性脫位、關節結構紊亂、肌肉功能失調等,根據病因對症治療。
1. 過度張口:過度張口如打哈欠、大笑、長時間張口進行口腔操作等,可使關節囊和韌帶鬆弛,導致下頜脫位。可讓患者保持放鬆,醫生通過手法復位,將脫位的下頜關節推回原位,復位後限制下頜運動,避免過度張口。
2. 外力撞擊:面部受到外力撞擊,如車禍、摔倒時撞擊下頜部位等,可能引起下頜脫位。受傷後應及時就醫,醫生先檢查有無其他嚴重損傷,再進行復位,必要時可能需固定下頜,促進關節恢復。
3. 習慣性脫位:部分患者因關節囊、韌帶鬆弛等原因,經常出現下頜脫位,形成習慣性脫位。平時應注意避免誘發脫位的動作,可進行適當的肌肉鍛鍊增強關節穩定性,脫位時同樣需手法復位。
4. 關節結構紊亂:關節盤移位、關節面磨損等關節結構紊亂問題,可導致下頜運動異常而脫位。需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確病變情況,可能需要佩戴咬合板調整咬合關係,或進行物理治療改善關節功能,脫位時及時復位。
5. 肌肉功能失調:咀嚼肌過度疲勞、痙攣等肌肉功能失調,可影響下頜關節的正常運動引發脫位。可通過按摩、熱敷等緩解肌肉緊張,改善肌肉功能,脫位後按常規方法復位。
復位後短期內應避免食用過硬食物,防止再次脫位。保持良好的姿勢和口腔習慣,避免長時間張口或偏側咀嚼。若出現反復脫位,應及時就醫進一步檢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