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病一旦發生,需咨詢醫生選用清除局部致病因素、手術治療、拔牙。
1.清除局部致病因素
慢性牙周病發生後,需及時清除牙齒表面的細菌堆積物,如菌斑、牙石,這是控制牙周感染的第一步,一般採用機械方法進行處理。而發生在齦上的牙石,可採用潔治術治療,從而使根面光滑平整。
2.手術治療
針對於基礎治療兩到三個月的慢性牙周病患者,應當復查治療效果,若患者依然存在有牙周袋,且有些牙石難以清除時,需考慮牙周手術治療,一般在直視下徹底刮除根面以及根分叉處部位的牙石,通過手術能夠改正牙周軟硬組織的外形,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
3.拔牙
如慢性牙周病患者的病情嚴重,且存在有較深的牙周袋,伴有鬆動的嚴重患牙,已經失去了保留的價值,對此需及早將患牙拔除,通過拔牙才能消除細菌聚集的部位,有助於鄰牙的徹底治療。
慢性牙周病患者在恢復期間,應當每天早晚刷牙,且要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適當鍛鍊身體,通過慢跑及打太極等運動能夠增強機體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