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積水也就是腦脊液蓄積過多的疾病,是很常見的顱腦疾病,臨床上分為梗阻性腦積水和交通性腦積水兩種類型。交通性腦積水是指病變位於腦室外造成的腦積水,其原發病主要是乳頭狀瘤。患者會迅速出現高顱壓症狀,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視力障礙等,那麼交通性腦積水怎麼處理呢?
1.腦室腹腔分流術。這種病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方式主要是腦室腹腔分流術。在手術的過程中,將引流管通過顱骨穿孔插入,接上分流閥門,連接腹腔端引流管,引流管經皮下置入腹腔,腦脊液從腦室進入腹腔,從而被腹腔吸收。這種手術有一定的風險,包括感染、出血及堵管等。由於腦脊液的蛋白含量較高,可能使引流管發生堵塞,加重原有的腦積水症狀,必須緊急處理,更換引流管。
2.藥物治療。如果是輕度腦積水,患者年齡在兩週歲以內,應使用抑制腦脊液分泌的藥物,比如乙酰唑胺、脫水劑和利尿劑,具體包括甘露醇、呋塞米、氫氯噻嗪等。如果是中度腦積水,可以使用山梨醇,這是一種滲透性利尿劑,容易在腸道中被吸收,可用於手術治療之前。如果發生蛛網膜粘連,可適當使用激素藥物。
以上是交通性腦積水的處理方法,包括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這種病以手術治療為主,術前需要進行詳細的檢查,確定是否有手術禁忌症,術後要防治各種併發症。在治療期間,要定期進行CT檢查,觀察腦積水吸收的情況。如果檢查顯示原發病灶擴大,有可能是疾病復發,需再次就醫。導致這種腦積水的原因比較多樣,具體包括佔位性病變、腦出血、腦膜炎等,一定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