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補陽氣去寒濕中成藥

發佈時間:2022-01-05 09:01:27
白文武副主任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常見的補陽氣去寒濕的中成藥有桂附地黃丸、金匱腎氣丸、附子理中丸、艾附暖宮丸, 身體出現陽氣不足,有寒濕,通常是由於脾腎陽虛所導致的,可以通過補陽氣,祛濕寒的中成藥來進行調理。陽氣有溫煦推動的作用,脾有運化水濕的作用,當脾陽虛,其運化的功能減弱,會出現寒濕內盛的情況,具體方藥如下:

1.桂附地黃丸

有溫補腎陽的作用,適用於腰膝痠冷、腎陽不足、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等。其中含有的地黃、山茱萸具有補益腎陰的功效,山藥、茯苓具有健脾滲濕的功效,肉桂、附子有溫補命門真火的功效,諸藥合用,具有溫補腎陽的作用;

2.金匱腎氣丸

具有溫補腎陽,化氣行水的作用,適用於治療脾腎大虛、腰重腳重、腰膝酸軟、腎虛水腫、畏寒肢冷、小便不利等症狀。其成分中的附子、桂枝有補腎中陽氣、補命門之火、引火歸源的功效,地黃等藥物具有滋補腎陰,促生陰液的功效,諸藥合用,具有壯腎益陽、溫補下元、消腫止渴、化氣利水、引火歸源的功效;

3.附子理中丸

在理中丸的基礎上加附子組成的一個方子,主要成分為附子、人參、乾姜、甘草、白術等,具有溫脾散寒,止瀉止痛的功效,適用於食少滿悶、脾胃虛寒、霍亂轉筋、腹痛吐利、脈微肢厥、霍亂轉筋、或感寒頭痛等症狀;

4.艾附暖宮丸

具有理氣養血、暖宮調經、鎮痛的作用,適用於下焦虛寒、血虛氣滯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經量少、小腹疼痛、腰膝痠痛等症狀。成分中的艾葉、香附有暖宮溫經、散寒的功效,當歸、川芎、白芍有活血祛瘀,養血調經的功效,黃芪、地黃有益氣滋陰養血的功效。

相關文章
補陽氣去寒濕中成藥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