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多且有血塊,是典型的寒凝血瘀型月經不調病症。從中醫上講,月經量多主要原因是脾臟的統血功能下降,而經血中有血塊是因為體內有較重的寒濕。此病可以用健脾、驅寒、化瘀的方法來治療,按摩穴位有一定的療效,按摩時主要選擇以下幾個穴位。
1.隱白穴
本穴位置在腳上大拇指最後骨節的外側,與指甲邊角相距大約5毫米。隱白穴與體內脾經相連,脾經外傳之氣到達此穴,所以按摩此穴可以生發脾氣,從而提升脾臟的統血功能,控制血量不至過多。按摩力度以舒適為宜,時間可長可短,但每天不少於半小時。
2.血海穴
血海是足太陰脾經上的一個穴位,與脾臟關係密切,是治療各種血證的重要穴位,它的功能主要有:統血、養血、活血。按摩此穴能引血歸脾,健脾了就能正常統血,從而控制經血量在正常範圍。同時,由於按此穴能活血,所以可以化散經血中的血塊。每天9點-11點是脾經經氣最旺盛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段按揉血海穴,可以事半功倍。
3.膝陽關穴
當正坐膝蓋彎屈時,在膝外側會形成一個凹窩,這個凹窩就是膝陽關穴。膝陽關穴又名寒府穴,意為寒濕集聚之地,當寒濕過多時,陽氣上行就會阻滯。中醫有雲:「氣滯則血滯」,經血中有血塊就是寒濕氣滯導致的。按揉摩膝陽關穴可以驅寒祛濕,消散經血中的血塊。
總之,月經量多且有血塊時,通過按摩隱白穴、血海穴、寒府穴來治療,其原理是活通經絡,恢復機體自身的生理功能,既無創也不需用藥,所以沒有副作用。但按摩穴位的療法療效有一定局限性,通常配合中藥方劑來治療,效果較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