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按肌瘤生長部位分為宮體肌瘤和宮頸肌瘤。最常見的是宮體肌瘤佔90%。按肌瘤與子宮肌壁的關係分為3類: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和粘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最常見。
1.肌壁間肌瘤:佔60%-70%,肌瘤位於子宮肌壁間,周圍均被肌層包圍;
2.漿膜下肌瘤:約佔20%,肌瘤向子宮漿膜面生長,並突出於子宮表面,肌瘤表面僅由子宮漿膜覆蓋。若瘤體繼續向漿膜面生長,僅有一蒂與子宮相連,稱為帶蒂漿膜下肌瘤,營養由蒂部血管供應。若血供不足肌瘤可變性壞死。若蒂扭轉斷裂,肌瘤脫落形成游離性肌瘤。若肌瘤位於子宮體側壁向宮旁生長突出於闊韌帶兩葉之間,稱為闊韌帶肌瘤;
3.黏膜下肌瘤:佔10%-15%。肌瘤向宮腔方向生長,突出於宮腔,表面僅為子宮內膜覆蓋。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在宮腔內生長猶如異物,常引起子宮收縮,肌瘤可被擠出宮頸外口而突入陰道。子宮肌瘤常為多個,各種類型的肌瘤可發生在同一子宮,稱為多發性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的患者,如果瘤體較小,並且沒有明顯臨床症狀,定期隨訪觀察即可。如果伴有月經量多、腹痛、性交痛等症狀時,可考慮行手術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