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屬於心血管系統疾病,其全稱是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疾病。有數據顯示,75歲以上的人發生房顫的比例至少為10%,這與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有一定的關係。這種病有一定的危害,如果控制不當,可引起腦卒中、心力衰竭等嚴重的併發症,臨床上需根據不同的類型進行治療。那房顫如何分類呢?
1.首診房顫:首次診斷發現的房顫就稱為首診房顫,患者大多無明顯症狀,可以不接受治療,但是需定期復查。
2.陣發性房顫:如果每次發作的時間少於7天,就稱為陣發性房顫,通常可以自行轉復。這種房顫多見於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包括冠心病、冠心病、二尖瓣病變等,患者常常會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
3.持續性房顫:如果發作時間超過7天,就稱為持續性房顫。這種房顫常常伴有心臟結構異常的問題,與遺傳因素、腫瘤疾病、糖尿病、肥胖等有一定的關係。這種房顫不僅會導致頭暈、心悸等症狀,還會造成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發生的可能。
4.長期持續性房顫:如果房顫發作時間超過一年,患者希望恢復正常心率並積極接受治療,就稱為長期持續性房顫。
5.永久性房顫:發作時間超過一年,病情無法終止或者反復發作,經醫生和患者達成共識,放棄恢復竇律,就稱為永久性房顫。
以上是房顫的幾種分類,包括首診房顫、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等。房顫常常會導致心悸、胸悶、氣短等症狀,嚴重時發生呼吸困難,出現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嚴重的併發症。為了控制心室率,避免心臟功能紊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使用β受體阻滯劑、洋地黃、鈣通道拮抗劑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