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應該做血常規、血清鐵及總鐵結合力測定、血清鐵蛋白測定、骨髓象檢查、鐵代謝檢查等。
1. 血常規:是診斷缺鐵性貧血的基本檢查項目。通過血常規可瞭解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紅細胞平均體積、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等指標。缺鐵性貧血時,血紅蛋白和紅細胞計數通常降低,紅細胞平均體積減小,呈現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特徵。
2. 血清鐵及總鐵結合力測定:血清鐵降低,總鐵結合力升高,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這些指標變化有助於診斷缺鐵性貧血,並反映體內鐵的代謝狀態。
3. 血清鐵蛋白測定:血清鐵蛋白是反映體內鐵儲存的敏感指標。缺鐵性貧血時,血清鐵蛋白水平明顯降低,可作為早期診斷和鐵缺乏的重要依據。
4. 骨髓象檢查:骨髓塗片檢查可見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以紅系增生為主,粒系、巨核系無明顯異常。紅系中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其體積小、核染色質致密、胞漿少、邊緣不整齊,有血紅蛋白形成不良的表現。
5. 鐵代謝檢查:除上述血清鐵、總鐵結合力、血清鐵蛋白外,還可進行紅細胞內游離原卟啉測定等,缺鐵時紅細胞內游離原卟啉升高。
缺鐵性貧血患者日常要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多攝入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豆類、綠葉蔬菜等。同時,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按時服藥,定期復查血常規等指標,以監測治療效果,根據病情變化遵醫囑調整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