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應性關節炎會侵害到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脊柱關節、手足小關節等。
1. 膝關節:膝關節是反應性關節炎較為常累及的關節之一。由於膝關節是人體最大且最複雜的關節,活動度大,承受的壓力也較大。在反應性關節炎發作時,膝關節容易出現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行走困難,影響日常的站立、行走等基本活動。
2. 踝關節:踝關節同樣是常見受累部位。反應性關節炎侵襲踝關節時,會使踝關節周圍出現明顯的紅腫熱痛,患者在行走或進行簡單的足部活動時,疼痛會加劇,還可能出現關節積液,進一步影響踝關節的正常功能。
3. 髖關節:髖關節一旦受到反應性關節炎侵害,會引起腹股溝區、臀部或大腿前方疼痛,患者在活動髖關節時,如抬腿、屈伸等動作,疼痛會加重,嚴重時可能導致髖關節活動範圍減小,影響正常的坐立和行走。
4. 脊柱關節:脊柱關節受累相對較少但也不容忽視。當脊柱關節受反應性關節炎影響時,可能出現下背部疼痛、僵硬,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時症狀較為明顯,活動後症狀可能會有所緩解,但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影響脊柱的正常活動,甚至導致脊柱畸形。
5. 手足小關節:手足小關節在反應性關節炎中也可能被累及。表現為手指、腳趾關節的疼痛、腫脹,可能會影響手部的精細動作和足部的正常負重,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反應性關節炎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關節過度勞累和損傷。注意關節保暖,防止寒冷刺激加重症狀。同時,應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控制病情發展,減少關節功能受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