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脂血可能存在感染、局部淤血、暈針、損傷神經、引發血栓等危害。
1. 感染:抽血過程中若未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細菌等病原體易侵入人體,進而引發局部感染,出現紅腫、疼痛、發熱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導致全身性感染,影響身體健康。
2. 局部淤血:抽血後若按壓不當,如按壓時間不足、按壓部位不準確等,會使血液滲出血管,在皮下積聚形成淤血,表現為皮膚青紫、瘀斑,一般需數天至幾周才能逐漸消退。
3. 暈針:部分人在抽血時,因精神過度緊張、恐懼,加上空腹、疲勞等因素,可能引發暈針現象,出現頭暈、心慌、惡心、面色蒼白、出汗等症狀,通常平臥休息、適當補充水分後可緩解。
4. 損傷神經:雖然這種情況較為少見,但如果抽血操作不當,針刺位置不準確,有可能損傷周圍神經,導致局部感覺異常,如麻木、刺痛、感覺減退等,恢復時間可能較長。
5. 引發血栓:抽血後若局部形成小的凝血塊,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患者本身存在血液高凝狀態,凝血塊可能逐漸增大形成血栓,影響血液循環,嚴重時可能導致血管堵塞,引發相應部位的功能障礙。
抽血脂血後要注意按壓止血,保持抽血部位清潔乾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抽血後適當休息,避免劇烈運動。若出現異常症狀,如局部紅腫疼痛加劇、長時間頭暈不適等,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