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爛腳的原因有神經病變、血管病變、感染、足部畸形、血糖控制不佳等。
1. 神經病變:糖尿病引發的神經病變可使足部感覺減退或異常,患者對疼痛、溫度等感知不靈敏,容易受到外傷卻不自知,傷口未能及時處理便可能發展為爛腳。
2. 血管病變:高血糖會損害血管內皮,導致血管狹窄、堵塞,影響足部血液供應。營養物質和氧氣無法充分輸送到足部組織,使得局部組織修復能力下降,一旦受傷就難以愈合,進而引發潰爛。
3. 感染:糖尿病患者免疫力較低,足部皮膚破損後,細菌等病原體容易侵入並大量繁殖,引發感染。感染若得不到有效控制,會不斷加重組織損傷,造成爛腳。
4. 足部畸形: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足部畸形問題,如拇外翻、錘狀趾等,這會改變足部的受力分布,使局部壓力增大,增加皮膚磨損和潰瘍的風險,最終導致爛腳。
5. 血糖控制不佳:長期高血糖狀態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和免疫功能,削弱組織的修復能力,讓傷口愈合變得困難,增加爛腳發生的幾率。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足部護理,每天檢查足部有無傷口、水泡等,選擇合適的鞋襪,避免足部受壓和受傷。同時,嚴格按照醫囑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定期到醫院進行足部檢查,以便早發現問題並及時處理,降低糖尿病爛腳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