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檢查、胸部影像學檢查、症狀評估、病史採集、實驗室檢查等。
1. 肺功能檢查:是診斷慢阻肺的關鍵依據。通過測量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₁等指標,評估氣道阻塞程度。若FEV₁/FVC<0.70,可確定存在持續性氣流受限,這是慢阻肺診斷的重要標誌,能準確反映肺部通氣功能受損情況。
2. 胸部影像學檢查:如胸部X線、CT等。胸部X線可初步觀察肺部的大致形態、結構,排查其他肺部疾病。CT則能更清晰地顯示肺部細微結構,對於發現肺氣腫的分布、程度等有重要價值,輔助明確診斷並瞭解病情嚴重程度。
3. 症狀評估:患者常出現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症狀。咳嗽多為長期、反復性,晨間加重;咳痰一般為白色黏液或漿液性泡沫痰;呼吸困難逐漸加重,活動後尤為明顯。這些典型症狀對診斷有提示作用。
4. 病史採集:瞭解患者是否有長期吸煙史、職業粉塵和化學物質接觸史、空氣污染暴露史等。長期吸煙是慢阻肺的重要危險因素,職業暴露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風險,病史信息有助於判斷病因。
5. 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血氣分析等。血常規可瞭解白細胞、紅細胞等情況,判斷是否存在感染等。血氣分析能評估患者的氧合和酸鹼平衡狀態,對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和呼吸功能有一定意義。
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接觸有害氣體和顆粒,如戒煙、減少廚房油煙暴露等。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增強肺功能。定期復查肺功能等指標,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嚴格按照醫生的治療方案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以更好地控制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