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狹窄症不及時治療可能導致下肢疼痛、間歇性跛行、感覺障礙、肌肉萎縮、大小便功能障礙等。
1. 下肢疼痛:隨著病情進展,腰椎管狹窄會持續壓迫神經,導致下肢出現持續性疼痛,疼痛程度逐漸加重,從輕微的酸痛發展為難以忍受的劇痛,嚴重影響日常活動與休息。
2. 間歇性跛行:不及時治療,患者行走一段距離後,下肢會出現疼痛、麻木、無力等症狀,需停下休息片刻後才能繼續行走,但行走不遠又會重復出現上述症狀,極大限制了患者的活動範圍和生活質量。
3. 感覺障礙:神經受壓時間過長,會引起下肢感覺異常,如麻木、發涼、觸覺減退等,對外部刺激的感知變得遲鈍,影響身體對外界環境的判斷。
4. 肌肉萎縮:長期神經受壓,得不到有效治療,會使支配下肢肌肉的神經功能受損,導致下肢肌肉逐漸萎縮,肌肉力量減弱,進一步影響肢體運動功能。
5. 大小便功能障礙:病情嚴重時,腰椎管狹窄可能壓迫馬尾神經,影響大小便功能,出現大小便失禁或排便排尿困難等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及身心健康。
腰椎管狹窄症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腰部過度勞累與劇烈運動,可適當進行康復鍛鍊。同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策略,防止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