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與動脈硬化閉塞症在發病原因、發病部位、臨床表現、輔助檢查、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發病原因: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與吸煙、自身免疫等因素相關,是一種非動脈硬化性、節段性、週期性的血管炎性病變;動脈硬化閉塞症主要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密切相關。
2. 發病部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動靜脈,尤其是下肢血管;動脈硬化閉塞症可累及全身大、中動脈,常見於腹主動脈下端、髂動脈、股動脈等。
3. 臨床表現: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早期以肢體發涼、怕冷、麻木為主,隨病情發展出現間歇性跛行、疼痛加劇,後期可出現潰瘍、壞疽;動脈硬化閉塞症早期症狀相對隱匿,逐漸出現下肢乏力、間歇性跛行,嚴重時肢體疼痛劇烈,皮膚蒼白、溫度降低,也可發生潰瘍和壞疽。
4. 輔助檢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血管造影顯示中小血管節段性狹窄或閉塞,周圍側支血管少;動脈硬化閉塞症血管造影可見動脈管腔不規則狹窄或閉塞,有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常伴有鈣化。
5. 治療方法: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治療以戒煙、保暖、應用擴血管及改善微循環藥物為主,必要時手術;動脈硬化閉塞症治療包括控制基礎疾病,應用抗血小板、調脂藥物,嚴重時採取介入或手術治療。
無論是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還是動脈硬化閉塞症患者,日常都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煙限酒、適當運動、控制體重等。同時,需嚴格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延緩病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