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可引發心腦血管堵塞、肺栓塞、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視網膜靜脈阻塞等。
1. 心腦血管堵塞:血栓在心臟血管或腦血管處形成,會阻礙血液正常流通,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引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在腦血管處則會造成腦部組織缺血壞死,引發腦梗死,出現肢體偏癱、言語不利、意識障礙等嚴重後果。
2. 肺栓塞:下肢深靜脈等部位的血栓脫落後隨血流進入肺動脈,堵塞肺動脈及其分支,影響肺部的氣體交換和血液循環,可導致呼吸困難、胸痛、咯血等症狀,嚴重時危及生命。
3.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多發生於下肢深靜脈,會引起下肢腫脹、疼痛、沈重感,影響下肢正常活動,若不及時治療,還可能導致血栓後綜合徵,長期影響生活質量。
4. 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會影響腸道的血液供應,導致腸道缺血、壞死,引起劇烈腹痛、嘔吐、便血等症狀,嚴重影響消化系統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5. 視網膜靜脈阻塞:會導致視網膜血液回流受阻,引起視網膜出血、水腫,影響視力,嚴重時可導致失明。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以降低血栓形成風險。若存在易形成血栓的基礎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需積極治療,嚴格遵醫囑用藥,定期體檢,以便早發現問題並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