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底出血的症狀有嘔血、黑便、腹痛、頭暈乏力、心慌心悸等。
1. 嘔血:胃底出血時,若出血量較大且速度快,血液會反流至食管經口腔嘔出,嘔出物可為鮮紅色血液,也可能是暗紅色或咖啡渣樣物質,這取決於血液在胃內停留時間,停留時間短為鮮紅色,停留久受胃酸作用則變為暗紅色或咖啡渣樣。
2. 黑便:血液進入腸道後,血紅蛋白中的鐵與腸道內硫化物結合形成硫化亞鐵,使糞便顏色變黑,質地黏稠發亮,如同柏油,這是胃底出血較為特徵性的表現。
3. 腹痛:部分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痛,疼痛性質多樣,可為隱痛、脹痛或劇痛,多因血液刺激胃黏膜及胃腸道痙攣所致,疼痛部位一般在上腹部。
4. 頭暈乏力:由於出血導致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腦組織供血不足,患者會感到頭暈,同時身體乏力,活動耐力明顯下降。
5. 心慌心悸:循環血量減少會引起心臟代償性加快跳動,患者會自覺心慌、心悸,感覺心臟跳動異常,嚴重時可能影響心臟功能。
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治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規律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有胃部基礎疾病者需嚴格遵醫囑服藥,定期復查,防止病情加重引發胃底出血等嚴重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