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破傷風疫苗接種後需從接種部位護理、體溫監測、飲食調整、休息環境營造、異常情況處理等方面進行護理。
1. 接種部位護理:保持接種部位清潔乾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不要隨意搔抓或摩擦接種部位,防止破損。密切觀察接種部位有無紅腫、硬結、滲液等情況,若出現輕微紅腫,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可自行消退;若紅腫嚴重或有滲液,需及時就醫。
2. 體溫監測:接種疫苗後可能會出現發熱反應,要密切監測體溫變化。可每隔 2 - 4 小時測量一次體溫,若體溫在 38.5℃以下,可採取物理降溫的方式,如用溫水擦拭新生兒額頭、腋窩、腹股溝等部位;若體溫超過 38.5℃,應及時就醫並按醫囑用藥。
3. 飲食調整:接種疫苗後,要保證新生兒營養攝入均衡。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母親要注意自身飲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人工餵養的新生兒,要確保奶液的溫度適宜,且餵奶量和餵奶次數可根據新生兒的需求適當調整。
4. 休息環境營造:為新生兒營造安靜、舒適、溫度和濕度適宜的休息環境。室內溫度保持在 22 - 24℃,濕度保持在 50% - 60%。讓新生兒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身體恢復和免疫系統的發育。
5. 異常情況處理:若新生兒出現煩躁不安、哭鬧不止、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帶其前往醫院就診,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處理。
日常要多關注新生兒的狀態,做好護理工作。若對護理過程有任何疑問,需及時咨詢醫生,嚴格遵循醫生的指導和建議,保障新生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