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骨腫瘤需注意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病理檢查、鑒別診斷等。
1. 臨床表現:關注患者症狀,如疼痛,早期多為間歇性隱痛,隨病情發展可變為持續性劇痛,尤其夜間加重;腫脹,局部可出現腫塊,質地、邊界、活動度各異;功能障礙,因疼痛和腫塊影響肢體正常活動,還可能有畸形、病理性骨折等情況。
2. 影像學檢查:X線能顯示骨的形態、結構改變,對初步判斷骨腫瘤性質有重要意義;CT可更清晰地顯示腫瘤的範圍、與周圍組織的關係;MRI對軟組織分辨力高,有助於瞭解腫瘤的軟組織侵犯情況;骨掃描能發現全身骨的病變,用於早期篩查和判斷有無骨轉移。
3.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凝血功能等可瞭解患者一般血液情況;血鈣、磷、鹼性磷酸酶等指標對某些骨腫瘤診斷有提示作用,如骨肉瘤時鹼性磷酸酶可能升高;腫瘤標誌物檢查,雖特異性不強,但可輔助診斷和病情監測。
4. 病理檢查:是診斷骨腫瘤的金標準,通過穿刺活檢或手術切除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切片觀察,明確腫瘤的類型、分級等,為後續治療提供關鍵依據。
5. 鑒別診斷:要與骨髓炎、骨結核等非腫瘤性疾病鑒別,還要區分良性骨腫瘤與惡性骨腫瘤,以及不同類型的骨腫瘤之間的鑒別。
診斷骨腫瘤過程複雜,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各項檢查。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活動加重症狀。一旦確診,需嚴格遵醫囑進行治療,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爭取良好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