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病人出血護理中的注意事項包括皮膚出血護理、關節出血護理、口腔出血護理、鼻出血護理、內臟出血護理等。
1. 皮膚出血護理:盡量避免人為損傷皮膚,如避免用尖銳物品剔牙、挖鼻孔等。一旦皮膚出現小傷口,應立即壓迫止血,壓迫時間要足夠長,一般需15 - 20分鐘。若傷口較大或出血不止,需及時就醫,進行清創縫合等處理,同時要保持傷口清潔,防止感染。
2. 關節出血護理:關節出血時,應立即停止活動,將關節固定於功能位並抬高,以減輕腫脹和疼痛。局部可冷敷,每次15 - 20分鐘,間隔1 - 2小時,以促進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出血停止後,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訓練,防止關節畸形。
3. 口腔出血護理:保持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刷牙,避免牙齦損傷。若牙齦出血,可局部用雲南白藥等止血藥物,或用棉球壓迫止血。若出血嚴重,應及時就醫,必要時輸注凝血因子。
4. 鼻出血護理:讓患者保持坐位或半臥位,頭部略向前傾,用手指捏緊兩側鼻翼,壓迫止血10 - 15分鐘,同時可用冰袋冷敷前額和鼻部。若出血不止,需及時就醫,進行鼻腔填塞等處理。
5. 內臟出血護理: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腹痛、黑便、血尿等內臟出血症狀,一旦出現,應立即就醫。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避免劇烈活動,遵醫囑補充凝血因子等治療。
日常生活中,血友病病人要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和外傷,保持規律作息和均衡飲食。定期復查凝血功能,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和護理,切不可自行增減藥物劑量或停藥,若身體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