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軟骨炎的治療方法有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康復訓練、手術治療等。
1. 休息:膝蓋軟骨炎患者需保證充足休息,減少膝關節的過度活動與負重。因為過度活動會加重軟骨的磨損和炎症刺激,休息能讓受損的軟骨有時間自我修復,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症狀,為軟骨恢復創造良好條件。患者要避免長時間行走、上下樓梯、爬山等活動,盡可能多找機會坐下休息,必要時可使用輔助器具如拐杖來減輕膝關節壓力。
2. 物理治療:通過熱敷、按摩、針灸等物理手段可改善膝蓋軟骨炎狀況。熱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使更多營養物質和免疫細胞到達炎症部位,加快炎症吸收,緩解疼痛。按摩可放鬆膝關節周圍緊張的肌肉,減輕肌肉對軟骨的不良牽拉,改善關節活動度。針灸刺激特定穴位,調節人體經絡氣血運行,增強機體自我修復能力,減輕炎症。熱敷可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每次 15 - 20 分鐘,每天 3 - 4 次;按摩需由專業人員操作;針灸也應由專業針灸師進行。
3. 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對膝蓋軟骨炎有重要作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塞來昔布膠囊,遵醫囑用藥可減輕炎症和疼痛。這些藥物能抑制體內炎症介質的產生,從而緩解炎症引發的疼痛和腫脹。同時,還可使用營養軟骨藥物如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鹽酸氨基葡萄糖片、氨糖軟骨素鈣片,遵醫囑服用能促進軟骨細胞的代謝和修復,增加軟骨的彈性和韌性,延緩軟骨退變。另外,外用藥物如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雲南白藥膏、氟比洛芬凝膠貼膏,遵醫囑使用可通過皮膚滲透到局部,減輕炎症和疼痛。
4. 康復訓練:康復訓練有助於膝蓋軟骨炎恢復。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能增強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提高關節穩定性,減輕軟骨所承受的壓力。比如進行直腿抬高訓練,患者平躺在床上,伸直雙腿,緩慢抬起一條腿,保持 5 - 10 秒後放下,重復多次,可鍛鍊股四頭肌。還有靜蹲訓練,背靠牆壁站立,雙腳與肩同寬,慢慢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保持一段時間,能增強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康復訓練需在專業康復師指導下進行,循序漸進,避免過度訓練加重損傷。
5. 手術治療:對於保守治療無效的膝蓋軟骨炎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關節鏡清理術、軟骨修復術等。關節鏡清理術可通過微小切口進入關節,清除關節內的炎性物質、游離體等,減輕對軟骨的刺激,改善關節內環境,促進軟骨修復。軟骨修復術則是針對受損嚴重的軟骨進行修復或移植,恢復軟骨的正常結構和功能。但手術存在一定風險,術後也需要較長時間的康復,所以需謹慎評估後由專業醫生操作。
膝蓋軟骨炎患者在治療期間要注意膝關節保暖,避免受寒加重症狀。日常活動中盡量選擇平坦路面行走,減少上下坡動作。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復查,根據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確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