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病菌有鼻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1. 鼻病毒: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病毒之一。其傳播能力較強,可通過飛沫傳播以及接觸被污染的物品等途徑感染人體。感染後常導致普通感冒症狀,如流涕、鼻塞、打噴嚏、咽痛等,一般症狀相對較輕,具有自限性。
2. 冠狀病毒:有多種類型可引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些冠狀病毒感染後症狀與普通感冒相似,而部分新型冠狀病毒可導致較為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甚至可能進展為重症肺炎,對健康危害較大。
3. 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通常比普通感冒嚴重,起病急驟,可出現高熱、頭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狀,還伴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狀,且傳染性強,容易引起暴發流行。
4. 副流感病毒:能引起兒童和成人的上呼吸道感染。感染後症狀多樣,可表現為發熱、咳嗽、流涕、聲音嘶啞等,在嬰幼兒中可能引發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等較為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5. 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感染嬰幼兒和兒童。該病毒感染後,輕者可出現發熱、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重者可引起支氣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嚴重影響患兒的呼吸功能。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等,以降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菌的感染風險。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診斷和治療,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