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的西醫治療方式主要有抗菌治療、對症治療、局部處理、抗毒素治療、手術治療等。
1. 抗菌治療:炭疽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抗菌治療能直接抑制或殺滅炭疽桿菌。遵醫囑使用青霉素V鉀片,其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來發揮抗菌作用;遵醫囑使用環丙沙星膠囊,可抑制細菌DNA旋轉酶,阻礙細菌DNA複製;遵醫囑使用多西環素片,能特異性與細菌核糖體30S亞基結合,抑制蛋白質合成。通過這些藥物聯合或單獨使用,有效控制炭疽桿菌繁殖,緩解病情。
2. 對症治療:炭疽患者常伴有高熱、呼吸困難等多種症狀,對症治療可緩解不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與機體抵抗力。對於高熱患者,可遵醫囑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片降溫;針對呼吸困難者,給予吸氧治療,保證機體氧氣供應;有休克症狀時,及時補充液體和電解質,維持體內環境穩定,利於身體恢復。
3. 局部處理:炭疽局部皮膚損害若處理不當易加重感染。對於皮膚炭疽的局部病灶,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去除表面的分泌物和壞死組織,再塗抹莫匹羅星軟膏,其能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防止局部感染擴散;也可遵醫囑使用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有抗菌、止痛等作用;還可使用夫西地酸乳膏,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局部病灶愈合。
4. 抗毒素治療:炭疽桿菌產生的毒素可引發嚴重病理反應,抗毒素治療能中和毒素。常用抗炭疽血清,通過將免疫動物獲得的血清製成制劑,輸入人體後與炭疽毒素結合,使其失去毒性作用,減輕毒素對機體組織和器官的損害,降低併發症發生風險。
5. 手術治療:在炭疽病情嚴重,如出現大片組織壞死、縱隔障炎等情況時考慮手術。手術切除壞死組織,可去除感染源,防止細菌進一步擴散;對於縱隔障炎等情況,手術引流有助於減輕局部壓力,緩解症狀。但手術風險較高,需嚴格評估患者身體狀況和病情後謹慎進行。
炭疽患者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利於身體恢復。飲食上選擇清淡、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嚴格按照醫生囑咐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確保治療效果,防止病情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