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和腰間盤突出在病因、症狀、體徵、影像學表現、治療上存在不同。
1. 病因:腰肌勞損常因腰部肌肉長期反復的積累性損傷,如長期彎腰工作、姿勢不良等導致;腰間盤突出主要是腰椎間盤的退變,在外力作用下,纖維環部分或全部斷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
2. 症狀:腰肌勞損主要表現為腰部酸痛或脹痛,勞累時加重,休息後緩解,疼痛部位較廣泛;腰間盤突出除了腰痛,還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嚴重時可出現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等。
3. 體徵:腰肌勞損患者腰部肌肉有壓痛,肌肉緊張;腰間盤突出患者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多為陽性,可出現感覺減退、肌力下降等神經受損體徵。
4. 影像學表現:腰肌勞損在X線、CT、MRI等檢查上多無明顯異常;腰間盤突出通過CT或MRI檢查可清晰看到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大小及對神經的壓迫程度。
5. 治療:腰肌勞損以保守治療為主,如休息、熱敷、按摩、理療,配合非甾體抗炎藥等;腰間盤突出症狀較輕時也採取保守治療,若保守治療無效或神經壓迫嚴重,則需手術治療。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長時間彎腰或久坐,適當進行腰部肌肉鍛鍊,增強腰部力量。若出現腰部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後遵醫囑進行治療和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