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時使用止血帶止血需注意部位選擇、壓力控制、時間記錄、觀察肢體、做好標記等。
1. 部位選擇:應選擇靠近傷口的近心端,盡量在肌肉豐富處,避免在關節部位或骨骼明顯處使用,以防損傷神經、血管等重要結構,上肢多在上臂上1/3處,下肢多在大腿中、下1/3交界處。
2. 壓力控制:壓力要適中,以剛好能止住出血為宜。壓力過小達不到止血目的,壓力過大則會造成局部組織缺血壞死,一般上肢壓力為250-300mmHg,下肢為400-500mmHg 。
3. 時間記錄:使用止血帶後要準確記錄開始時間,因為長時間使用會導致肢體缺血壞死,一般每隔1小時上肢或1.5小時下肢放鬆2-3分鐘。
4. 觀察肢體:使用過程中要密切觀察肢體情況,包括顏色、溫度、感覺等,若出現肢體蒼白、發涼、麻木等異常,可能提示缺血情況嚴重,需及時處理。
5. 做好標記:在患者明顯部位標記止血帶使用時間,方便後續醫護人員瞭解情況,避免遺忘使用時長帶來不良後果。
日常生活中,掌握正確使用止血帶的方法能在緊急時刻輓救生命。但急救情況複雜,若條件允許,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幫助。即便自行使用了止血帶,後續也一定要遵循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建議,確保受傷肢體得到妥善處理,避免留下嚴重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