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晚期產後出血的原因包括胎盤胎膜殘留、蛻膜殘留、子宮復舊不全、剖宮產切口愈合不良、感染等。
1.胎盤胎膜殘留:是晚期產後出血最常見的原因。若胎盤胎膜有部分殘留,會影響子宮收縮,導致產後出血。表現為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反復出血或突然大量出血。檢查可發現子宮大而軟,宮口鬆弛,有時可觸及殘留組織。
2.蛻膜殘留:蛻膜多在產後一周內脫落並隨惡露排出。若蛻膜剝離不全,長時間殘留,也會影響子宮復舊,引起晚期產後出血。出血量時多時少,並伴有腹痛。
3.子宮復舊不全:子宮復舊不良可導致晚期產後出血。多發生在產後2周左右,表現為惡露增多,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檢查可發現子宮大而軟,宮底下降緩慢。
4.剖宮產切口愈合不良:剖宮產術後子宮切口如果愈合不良,如切口感染、切口裂開等,會在術後2 - 3周發生子宮大量出血。患者可出現腹痛、發熱等症狀,檢查可發現切口處有滲出或壓痛。
5.感染:產褥感染可引起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肌炎,導致子宮復舊不良,引起晚期產後出血。除了惡露異常和出血外,還伴有發熱、下腹疼痛及壓痛等症狀。
哺乳期晚期產後出血需要引起重視,產婦應注意觀察惡露情況,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同時,產後要注意休息,保持個人衛生,避免感染,以促進身體恢復。